中医预防医学(培育)

学术水平 查看更多

一、学科历史沿革 中医预防医学依托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开展学科建设。该中心作为国家中管局第三批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于2009年1月成立,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何渝煦教授任中心主任。截止到2014年,中心已开展膏方门诊8年,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管理工作6年;开设中医治未病、中医妇科治未病、中医干预诊疗门诊2年;开设中医健康调养咨询(诊疗)、预防甲流中医咨询门诊及“冬病夏治--天灸”诊疗项目。自2009年10月起每年均成功举办“冬令膏方节”。学科队伍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也确立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于2012年8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预防医学”建设单位。2014年被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批准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培训基地”。 二、学科研究 中医预防医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预防方法以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或复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注重未病先防,而且强调已病的及时处理、防微杜渐,以及疾病初愈后的将息调养等特色鲜明的中医预防医学思想和体系。中医预防医学内容丰富,其强调“整体预防”,注重“辩证施防”、“防治互寓”,强调“以平为期”,其预防方法多样化,如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导引、气功、食疗、膏方等;其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如妇科、骨伤科、内科、皮肤科、小儿科、风湿科、肾病科、情志科、脑病科等。本学科在学科建设中组合了多个临床专业人员,确定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1、中医体质辨识及其相关调控方法的研究;2、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药干预研究;3、女性围绝经期的中医药调控研究。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围绕辨证施防、防治互寓进行了大量相关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出版了多部专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中医预防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从而完善了中医预防医学的理论体系。 三、学术影响 本学科依托的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试点单位,及唯一省级治未病中心,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建立了8年良好的协作关系,学术带头人分别为美国加州中国医学研究院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学科带头人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中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华中医中药学会中医体质学分会全国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产业协会治未病分会常务委员(治未病监测与评估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云南肾病专业委员会会员;云南省医师协会保健医师分会委员;云南省卫生厅健康科普巡讲专家;云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及昆明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熟悉中医预防医学的国内外动态和学科前沿动态,在国内外多个中医药研究及发展学术会议以及“治未病”服务建设研讨会、学习班针对中医预防医学重点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医预防医学的干预方法及实践经验进行学术交流。学科队伍成员有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组委会优秀教练员,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八届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上获得过集体云合健身功金牌,并多次在国内进行传统保健体育经验交流。有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与此同时,本学科主要带头人和骨干还在云南省遍布16个州市75个县区的104家成员单位进行讲学,传授中医预防医学在医、教、研方面的经验。学术带头人彭江云教授多次被邀请到西班牙、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讲学,承办全国中医风湿病年会。张良英教授被邀请到美国、香港和国内多个城市做专题讲座,使本学科在国内外确定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

" class="hidden">一分网